偷得汉口半日闲 看建筑逛书店

24年1月22日午饭后,从黄冈驱车去武汉,先到汉正街,这里曾是全国最早的小商品市场,之前几度擦肩而过,今天特意来看看。纵横的几条街区,小商铺、批发市场、贸易中心,不同时代的各色卖场汇聚一堂,很有些反差。临近春节了,一些商户开始卖年货,但可能不是周末,也可能今天武汉大降温,总体而言,人气一般,几家现代化些的卖场,人流大一些。

本来约了久居武汉的好友,今晚一起聚聚,但中间出了点变故,只能期待下次再相逢了。明天一早就要离开武汉,还剩小半天的时间,于是,习惯性的在“高德App”上搜索了下附近的“书店”,显示三、四公里外就是江汉路那一片商业区,有“上海三联”和“茑屋书店”等几家书店,于是就信步溜达过去。

近些年,几乎每年都来趟武汉,但基本是来去匆匆的办事,即便有两次闲暇逗留,也是龟山、蛇山、黄鹤楼这些地方去访古寻迹,所以武汉给我一直的印象就是,中部的现代都市和坐拥亭楼阁榭的古城。今天,算是第一次在“汉口”地界深度一游。俗称的武汉三镇,由武昌、汉口、汉阳组成,三镇各有侧重,武昌为文化中心,汉阳为工业中心(总让我想起“汉阳造”),汉口则为金融商业中心。

今天的武汉,着实有些冷,等走到了江汉路这一片,身子基本运动开了,更让我领略了之前没见过的一个武汉。大量的民国期间的西洋建筑,落错比邻,风韵犹存,其中,一大部分老建筑都是二十世纪初的银行等旧址,和上海外滩的那些旧时洋行建筑群,颇形神相似,而实际上,二十世纪初的汉口,也确实是可以和上海比肩的金融中心。

先到“上海三联”,从外观看,仿佛是整整一栋,其实书店就一层,里面的规模也不是很大,但便如“上海”那座城市一样,DNA里透着一股品味和精致。相隔不远,就是“茑屋书店”,这是一家日本的连锁书店,在中国已经开了多家,我曾去过杭州天目山路的“茑屋”,颇有艺术元素。汉口的这家“茑屋书店”,玻璃体的外观,衬着通透的灯光,同样吸引眼球,有上下四层,像大多数综合实体书店一样,也是书籍、文具、工艺品和饮食的混合经营,这里的一大特点是有一些日本原装的期刊、书籍和动漫。

无论是逛“上海三联”,还是“茑屋书店”,都是一种视觉的享受,而这样的书店,也多冠以“最美书店”云云,尤其是一些规模大些的“最美”书店,在一、二线城市,还有不少,其中不乏几个大的连锁品牌。我最早结识这种综合的、大型的、“美轮美奂”的书店,还是来自台湾的“诚品书店”,想当年,乍一见,颇被惊艳了,还特意去台北、香港、苏州追了好几家“诚品书店”。而这类书店越来越多起来,我就把他们多定位为“视觉书店”类型。一方面,他们是靓丽的城市坐标与风景线,无论外览,还是内观,都不辜负一个“美哉”;另一方面,可能是我的个人的问题,当我到了这类书店,往往是被书店的装潢、书的摆设装帧所吸引,留恋于各色“书景”,“狂”照不已,仿佛那一排排的书架、一本本的书,就是一位位衣着艳丽的模特,频送着秋波,引人争拍,等“热闹”的逛了一趟书店后,反而没能静下心读几页书的内容。当然了,我说这些话,是很矫情的,因为无论哪种类型、风格、规模的书店,都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元素!只是作为一名重度沉迷于古物的人,希望,这一道道城市的书店风景中,能多些古籍书店、旧书店、二手书店,因为他们是另一种散发着“陈年味道”的美!

从书店出来,此时的江汉路已经是华灯初上,人也多了不少,踱出了闹市,随意走进一条巷子,就遇到了一家当地小吃的老字号,于是以一碗地道的“热干面”结束了今天的汉口闲游之旅。

最后,祝武汉的好友一家快乐安康,不久再聚! (记于汉口途中24.1.22)

发布者

影函軒

長河遠渡舟行緩 古影陳函歲去遲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