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赐梵净好风光

傍晚时分到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县,大家纷纷打开车窗,不能辜负了这里“奢侈”的负氧离子。晚上就住在离梵净山10公里外的“云舍”,这里是座土家村落,建筑样貌多为土木结构的民族风情,村落整体规整有序,一看就是经过了系统性的整修,很符合现在的康养旅游观念,只不知尚存多少“真正”痕迹于其中。

村子里面开了不少的民宿,我们入住的一家,就守在“神龙潭”源头的一侧。因为有些奔波疲顿,就早早沐浴着清爽空气休息了。

早上五点,忽然就雷声起伏,山雨连绵起来,但如同定好时一般,到了七点,就忽然的停了。绝不能辜负了这片天赐的好风光,我抓紧信步村寨其间,雨后的天空、山峦、院落,一一被洗过了般的干净利落,相互映衬着,构成了一幅天然的青绿山水画,加之缭绕于半山间的云雾,流淌于脚边的河水,让这山山水水的,都灵动起来。

龙潭河的源头就在这里,是一方不大的潭水,名曰“神龙潭”,据说有深愈几百米,下面还有暗河。潭水呈碧蓝色,如同翡翠般醒目,整体便如一只大大的蝌蚪,头就是“神龙潭”,尾巴就是缓缓而下的“龙潭河”,这样的景色,唯有身临其境,方能领略其造物之美妙。

昨晚还曾好奇,是否能在这里寻到古物,或者旧物,今天就在河边看到了一处古法造纸的老作坊。“云舍造纸,蔡伦为师”,有十多个一米有余的石碓分列摆放,龙潭水被引导着一支穿过石碓其间。据说这里是土家村民沿着龙潭河岸,兴建的造纸作坊,水碾、石碓、浸泡池等古法造纸的设备应有尽有,经切竹、浸竹、捣刷、制浆、捞纸、晒干、打包等30多道工序,历时半年左右,方可成纸,这些土纸主要用于祭祀、书写。可惜,这次没看到古法造纸的实操,十多年前,倒是在浙江富阳观摩过一次手工竹纸制作的全流程,场景可以脑补下,我自己猜测,土家村落所造的“土纸”,可能比不过浙江竹纸的精细,更多是日常实用性为主。但,今天看到这里造纸的环境,好山、好水、好空气,这土纸也就出身不凡了。

竹纸因为其取材方便,在明清,尤其是清代大行其道,而中国古代小说,更是几乎成为竹纸的天下,这和小说属于通俗性读物,需要更低廉的阅读成本,是相辅相成的。古籍用纸,是专门的学问,尤其是今天工业化造纸、电子书大行其道,古法造纸更有渐行渐远之危,这也是一种无奈,一方面技术手段进步是大势所趋,另一方面,如何保留下历史遗产,也是一种托付,希望终是能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吧。从古籍造纸大的品类,总体而言,竹纸还是弱皮纸一等。我则视竹纸更多一分韵味,尤其是一册已经泛黄的竹纸,配着小说的插图、墨色等跃然纸上的时候,仿佛就能让人看到时间承载的深邃。

出来“云舍”,就去爬梵净山了,有拔地而起的金顶奇景,这里是弥勒菩萨的道场,天地有惠,赐予梵净山这一方灵通之所,我们深处其中,“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”,倘若修得此心,就领悟得真正快乐了。    记于广元途中24.4.17

发布者

影函軒

長河遠渡舟行緩 古影陳函歲去遲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